• 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? 鲁迅先生童年故事?

              一、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?

              我知道的是弃医从文的故事,鲁讯先生原本是学医的,有一次上课时鲁迅因幻灯片中的内容而萌生了这个想法。

              当时正值日俄战争,片中有同胞给俄国人当侦探,被日本人擒获时砍了头,日本学生高呼万岁,鲁迅先生却倍感屈辱,这件事情好像是个开端。

              二、鲁迅先生童年故事?

              鲁迅跟随母亲到乡下外婆家小住。鲁迅的外婆家,是在绍兴乡下,叫安桥村。这个村庄离海不远,极为偏僻。有条小河从村中流淌而过,把全村分为南北两半。当时全村大约有三十户人家,大半姓鲁,靠种田和打鱼为生的占多数,有很少一部分人经营副业——做酒,并开一家很小的商店。鲁迅是在春天扫墓后,随母亲前去的。就是在这里,鲁迅见识了许多更新鲜的风景和玩法儿,看到听到了“社戏”。很幸运,鲁迅能有这样新奇广阔的天地。

              因为鲁迅从城里来,算是远客和贵客,所以村里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许,减少了日常劳作的份量,尽情地陪着迅哥儿玩耍。玩的方式很有趣,比如掘蚯蚓伏河边钓虾呀,或是一同去放牛呀,而最大的乐事却是看社戏了。有一回,他们去邻村赵庄看戏,鲁迅日后是这样回忆的:“一出门,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,大家跳下船,双喜拔前篙,阿发拔后篙,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,较大的聚在船尾。待到母亲出来吩咐‘要小心’的时候,我们已经点开船,在桥石上一磕,退后几尺,即又上前出了桥。于是架起两支橹,两人一枝,一里一换,有说笑的,有嚷的,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,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,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,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;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,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背似的,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,但我却还以为船慢。他们换了四回手,渐望见依稀的赵庄,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,还有几点火,料想便是戏台,但或者也许是渔火。那火接近了,果然是渔火;..正是对船头的一丛松林,..过了那林,船便弯进了叉港,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。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,模糊在远外的月夜中,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,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,就在这里出现了。..”

              三、20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?

              演讲轶事     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,鲁迅也不例外。他演讲时旁征博引,妙趣横生,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。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,北师大请他去讲演,题目是《文学与武力》。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,很为他不平。他在讲演中说:“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,是来抢饭碗的,是‘卷土重来’;但是请放心,我马上要‘卷土重去’了。”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。   

              四、鲁迅先生的故事,简单点。谢谢?

              鲁迅理发 鲁迅义无返顾地把辫子剪了。这在当时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样不可思议。但他面对嘲笑、讥讽、辱骂,依然我行我素。

              后来他甚至留平头,他的发质坚硬,头发迎风竖立,铁刷一般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酷毙了。

              他懒得理发,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。朋友们开他玩笑:“豫才,你的‘地球’怎么还不削一削?多难看!“鲁迅一本正经地说:”噢!我掏腰包,你们好看!”

              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,才勉强去理一回。

              有一次走进一家理发店,理发师不认识鲁迅,见他衣着简朴,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,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。

              对此,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,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他。

              理发师大喜,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。

              过了一段时间,鲁迅又来理发,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。“精雕细刻”地做,满脸写着谦恭,不料理毕,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,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,一个子儿也没多给。

              理发师大惑:“先生,今天咋给这点?您上回……”

              鲁迅笑笑:“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,我就马马虎虎地给你,这回认认真真地理,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。”

              看过鲁迅的照片,觉得并不是很帅,但鲁迅对自己却很有信心,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:“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,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。”

              听了这样的“溢美”之言,鲁迅幽默地说:“我老了会更漂亮!”

              这个老头真是有意思极了。

              五、对于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,我想对鲁迅先生说什么?

              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的文学大师,连他也这么爱惜书,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爱惜所有东西

              六、詹天佑出国留学的故事?

              1872年,年仅11岁的詹天佑作为最早的一批30名“留美幼童”之一,远赴美国。当时的中国国门大开,急需一批掌握西方语言,了解西方情形的人才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在清政府支持下,詹天佑等人远赴美国,开始了独在异乡的学习生活。詹天佑在美国学习优异,考入了耶鲁大学,在土木工程系铁路专科进行深造。

              1905 年,清政府打算修建一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,从美留学回来的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,一开始,一些人不相信政府能够自己修建这 条铁路,因为它位于北京北部崎岖的山区,修建难度之大。詹天佑说:“窃谓我国地大物博,而于一路之工,必须借重外人,引以为耻。”

              历时四年,比预定时间缩短了两年,京张铁路于1909年建成通车。在修建的过程中,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出“人”字形铁路,通过延长距离,顺利解决了关沟段坡度大、修路难的问题。

              七、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?

             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,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。1902年,他东渡日本,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,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。

              八、回忆鲁迅先生中鲁迅先生有怎样的品质?

              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,鲁迅先生具有朴素,开朗,爱国,认真,勤奋,幽默,关心年轻人,严以律己宽以待人,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。

              九、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名人小故事?

             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。少年时,在江南水师读书,第一学期成绩优异,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。

              他立刻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,然后买了几本书,又买了一串红辣椒。

              每当他晚上寒冷时,夜读难奈,他便摘下一颗辣椒,放在嘴里嚼着,直辣得额头冒汗。

              他就用这种办汗驱寒坚持读书,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。

              十、鲁迅先生的资料?

              鲁迅先生资料:

              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山,后改豫才,“鲁迅”是他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,浙江绍兴人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。

             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尤其在韩国、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

              鲁迅的文学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,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熠熠光辉。他创造性地从事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,留给后世两部文学史专著——《中国小说史略》和《汉文学史纲要》,为我国的文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              扩展资料

              1905—1907年,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,发表了《摩罗诗力说》、《文化偏至论》等论文。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,夫人朱安。1909年,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《域外小说集》,介绍外国文学。同年回国,先后在杭州、绍兴任教。1918年以“鲁迅”为笔名,发表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,生有一男名周海婴。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。著作收入《鲁迅全集》,作品及《鲁迅书信集》,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。后于1981年出版《鲁迅全集》(共十六卷)。2005年出版《鲁迅全集》(共十八卷)。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、杂文为主,小说中《祝福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狂人日记》等较为知名。鲁迅的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杂文共数十篇(首)被选入中、小学语文课本,小说《祝福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药》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。北京、上海、绍兴、广州、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、纪念馆等,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、日、俄、西、法、德、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,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。


              本文原地址:http://www.yingtanschool.com/cglx/380299.html
             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,请联系我们删除!

              标签: 招生普利茅斯年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上一篇:鲁迅先生从前的学校叫什么?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一篇: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》讲了哪几件事?